2016年5月16日刊登於蘋果日報
筆者早前在本欄提到,近年世界各地開始重視兒童學習編寫程式,英國、愛沙尼亞及以色列甚至已將編程納入中小學的正規課程,以有趣的學習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運算思維能力。
香港一直也有不少有心人想推動編程教育、培養「未來思維」,社福界香港青年協會的王䓪鳴博士早在2006年便開始推廣;時任香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的賴錫璋先生於2012至2015年間也嘗試在部份學校試行;商界也不乏有心人,坊間收費課程有提供免費學習機會給清貧學生,溢達集團的楊敏德女士甚至用編程教育讓員工增值。
慈善信託基金深入了解本港數碼教育現況後,我們相信兒童編程值得在香港普及推行。當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,世界各地的兒童編程教育剛剛起步、八仙過海,並未歸納出公認最佳模式,要設計出適合香港的模式還要嘗試。課程內容需要塑造、教學方法需要探討、學生和家長反應需要歸納。關鍵還有師資的培訓,沒有足夠會編程、懂傳授的老師,一切都是紙上談兵。
無論意願多好,社會變革需要將熱情化為具體計劃,和所有成功項目一樣,要經過課程雛型設計、小規模試驗、改良、擴大試點、驗證成效,之後才能大規模在城市推動。當然社會創新沒有一點冒險精神不可,推動編程教育,要有心理準備摸着石頭過河,承受試驗計劃未必完美達到預期效果的風險。
慈善信託基金為此聚集一群「有心人」,麻省理工學院、香港教育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的學者專家、老師校長、資訊科技專才、編程教學團體等,一呼百應,樂於參與貢獻。計劃初步得到學界肯定,最近舉辦的簡介會,共有200多間小學老師校長參與,反應熱烈。
從今年9月開始,項目會於4年間逐步在32家小學試驗、改良,同時在教育學院培養出一批有能力、有承擔的老師,也有專業人士全期獨立評估成效,不斷微調以達最佳模式。教育局也將實時觀察,以實證為本的角度判斷項目可能對教育政策的影響。
這是慈善界、政府、學界、商界的一個創新合作,儘管我們不能預測成果,過去大半年各界在同一平台不懈為改善教育共同努力、推動社會創新,過程令人相當鼓舞。
張亮
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
cheungleong2003@gmail.com
2016年5月16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請按此閱讀蘋果日報網上版
Comments are closed.